- 六义──三宝有六义 → 六義──三寶有六義
- ﹝出諸經要集﹞ 三寶者, 佛、 法、 僧也, 乃四生之導首, 六趣之舟航, 為世所貴, 故名為寶。 (四生者, 胎生、 卵生、 濕生、 化生也。 六趣者, 天趣、 人趣、 阿修羅趣、 餓鬼趣、 畜生趣、 地獄趣也。 ) 〔一、 希有義〕, 謂如世珍寶, 貧窮之人所不能得。 三寶亦爾, 薄福眾生, 百千萬世, 不能值遇, 故名希有。 〔二、 離垢義〕, 謂如世珍寶, 內外瑩徹, 體無瑕穢。 三寶亦爾, 諸漏淨盡, 無有垢染, 故名離垢。 (諸漏淨盡者, 謂一切惑業斷盡無遺, 不漏落生死也。 ) 〔三、 勢力義〕, 謂如世珍寶, 除貧去毒, 有大勢力。 三寶亦爾, 具六神通, 拔濟眾生出離苦趣, 故名勢力。 (六神通者, 天耳通、 天眼通、 宿命通、 他心通、 神足通、 漏盡通也。 ) 〔四、 莊嚴義〕, 謂如世珍寶, 嚴飾身首, 令人姝好。 三寶亦爾, 能以正法嚴飾行人, 令得身心清淨, 故名莊嚴。 〔五、 最勝義〕, 謂如世珍寶, 諸物中勝。 三寶亦爾, 一切世間最為殊勝, 故名最勝。 〔六、 不改義〕, 謂如世真金, 燒打磨鍊, 不能變改。 三寶亦爾, 不為世間八法之所變易, 故名不改。 (八法者, 一利、 二衰、 三毀、 四譽、 五稱、 六譏、 七苦、 八樂也。 )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